呼倫湖
呼倫貝爾這個名字的由來就是因為呼倫貝爾草原上有著名的兩大湖泊而得名,兩個湖泊分別是【呼倫湖】與【貝爾湖】; 呼倫湖是我國的內(nèi)陸湖,貝爾湖是中國與蒙古國的界湖;所以來呼倫貝爾旅行的人們多數(shù)都去呼倫湖參觀,而貝爾湖因旅游路線少,所以去游玩的就稍少一些,呼倫貝爾面積是北方最大的淡水湖,湖面煙波浩渺、水天一色。
呼倫湖在史前已經(jīng)有人類居住。北齊稱大澤,唐朝時稱俱倫泊,遼、金時稱栲栳濼,元朝時稱闊連海子,明朝時稱闊灤海子,清朝時稱庫楞湖,當?shù)啬寥朔Q達賚諾爾(蒙古語,意為“像海一樣的湖泊”)。而呼倫湖是近代才有的名稱,“呼倫”是蒙古語“哈溜”的諧音,意為“水獺”;“貝爾”蒙古語意為“雄水獺”。古代這兩個湖盛產(chǎn)水獺,生活在湖邊的蒙古人便以動、植物名稱命山、河、湖、泉名稱的古老習慣為兩湖命名。。是北方眾多游牧民族的主要發(fā)祥地,東胡、匈奴、鮮卑、室韋、回紇、突厥、契丹、女真、蒙古等民族曾繁衍生息于此。
呼倫湖位于內(nèi)蒙古自治區(qū)呼倫貝爾草原西部的新巴爾虎右旗、新巴爾虎左旗和扎賚諾爾區(qū)之間,呈不規(guī)則斜長方形,長軸為西南至東北方向,湖長93公里,最大寬度41公里,湖周長447公里,面積2339平方公里,最大水深為8米左右,平均水深為5.7米,蓄水量138.5億立方米。是內(nèi)蒙古第一大湖、東北地區(qū)第一大湖、中國第五大湖、第四大淡水湖、 亞洲中部干旱地區(qū)最大淡水湖,為構(gòu)造成因的礦化度受環(huán)境影響較大的淡水湖。
呼倫湖地處呼倫貝爾大草原腹地,素有“草原明珠”、“草原之腎”之稱,在區(qū)域生態(tài)環(huán)境保護中具有特殊地位,對維系呼倫貝爾大草原生物多樣性和豐富動植物資源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呼倫湖及其周邊水系于2002年1月被列入《拉姆薩爾公約》國際重要濕地名錄,2002年11月被批準加入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生物圈保護區(qū)網(wǎng)絡。
呼倫湖水系屬于黑龍江流域額爾古納河水系。呼倫湖水補充來源除湖面直接承受大氣降水外,主要依靠地下水的補給和地表徑流。呼倫湖湖底構(gòu)造特殊,有30多處泉眼,提供地下水補給。呼倫湖地表水系由呼倫湖、哈拉哈河、貝爾湖、烏爾遜河、克魯倫河、新開河及連通于呼倫湖和額爾古納河的達蘭鄂羅木河等河流組成。
克魯倫河發(fā)源于蒙古國肯特山東麓,自西而東到佐修奴勒廟附近進入中國境內(nèi),向東流經(jīng)阿敦礎魯蘇木、阿拉坦額莫勒鎮(zhèn)注入呼倫湖。全長1200多公里,在中國境內(nèi)長約206公里??唆攤惡觾砂侗话牖哪男∩胶颓鹆晁鶉@。
烏爾遜河,發(fā)源于貝爾湖北岸,北流注入呼倫湖,長223公里。上游為額爾古納河水系的哈拉哈河,位于呼倫貝爾市新巴爾虎右旗和新巴爾虎左旗交界處。河流兩岸地形平坦,河寬60一70米。河漫灘上葦柳叢生,濕地較多。河兩岸是草原牧業(yè)的天堂。
呼倫湖水生動植物資源豐富,有多種藻類、蘆葦和浮萍。底棲動物有杜氏蚌和海螺等,水棲動物有海貓、魚鷹、水鴨、大雁、天鵝等。湖中盛產(chǎn)鯉、鯽、白、鯰等30多種魚類和白蝦,為內(nèi)蒙古自治區(qū)大型漁場。此外,以呼倫湖為主體的三湖(呼倫湖、貝爾湖、烏蘭諾爾湖)和三河(克魯倫河、烏爾遜河、達蘭鄂羅木河)成為供魚類棲息、繁衍的天然有機水系,形成了一個漁業(yè)生產(chǎn)的整體。烏爾遜河中游的烏蘭泡水生植物豐富,成為鯉魚、鯽魚的主要產(chǎn)卵地。
鳥類棲息地
呼倫湖是中國北方地區(qū)重要的鳥類棲息地和東部內(nèi)陸鳥類遷徙的重要通道。春秋兩季,南來北往的候鳥種類繁多。 境內(nèi)水域遼闊,濕地連綿,食餌豐富,也是大洋洲及東北亞候鳥遷徙的驛站,保護區(qū)內(nèi)有種子植物448種,魚類30種,獸類35種,鳥類297種(包括丹頂鶴、白頭鶴等國家一級保護鳥類8種,白琵鷺、大天鵝等國家二級保護鳥類28 種)。據(jù)初步統(tǒng)計,呼倫湖地區(qū)共有鳥類17目41科343種,占中國鳥類總數(shù)的1/5,主要有天鵝、雁、鴨、鷺等,其中不少屬珍稀禽類。其中丹頂鶴、白鶴、黑鸛、大鴇、金雕等是國家一級保護鳥類。全世界有鶴類15種,而呼倫湖保護區(qū)就有5種,白鶴、丹頂鶴、白枕鶴已被列入世界瀕危物種。達賚湖自然保護區(qū)始建于1986 年,1992年晉升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qū),1994年納入GMR達烏爾國際自然保護區(qū), 2002年列入國際重點濕地名錄,并被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接納為世界生物圈保護區(qū)。
呼倫湖八景:
呼倫湖的八個著名景區(qū)分別為水上日出、湖天蜃樓、石樁戀馬、玉灘淘浪、虎嘯呼倫、象山望月、蘆蕩棲鳥、鷗島聽琴。
呼倫湖還以“大、活、肥、潔”著稱全國。
“大”是湖的面積2,339平方公里,為中國北方第一大湖;“活”指呼倫湖不是死水湖;“肥”是湖畔和河岸牧草繁茂,牲畜的糞便多流入湖中,是魚類的天然餌料;“潔”是湖區(qū)各河流基本沒有污染,是少有的一池碧水;呼倫湖煙波浩渺,天水相連,白帆點點,波光粼粼,來這里旅游,不但可以觀賞到美麗的景色,還可以品嘗到數(shù)百種魚蝦做成的美味佳肴。
呼倫湖的傳說
上古時期,蒙古族部落里有對情侶,姑娘叫呼倫,小伙子叫貝爾。妖魔莽古斯帶領著狼蟲虎豹殺向了草原,他依仗頭上帶著的兩顆神力無比的碧水明珠,肆虐著草原,河水被吸干,牧草枯黃,牲畜倒斃。施放彌天的黑霧搶走了呼倫姑娘。貝爾為了草原,為了呼倫姑娘,與妖魔莽古斯拼殺。呼倫假意取悅莽古斯:“你頭上的明珠若給我一顆,日后便應允你的愿望。”莽古斯忘乎所以,連聲說好,把其中的一顆遞給了呼倫。呼倫知道一顆珠子就是一汪碧水,為了滋潤草原,她毅然把珠子放入口中,訇然化作茫茫碧水。莽古斯傻了眼,身上少了一顆珠子,神力減少了一半,貝爾追上了莽古斯,拉開張如滿月之弓,一箭射中了他的心窩。貝爾繳獲了另一顆明珠,帶著勝利的喜悅四處尋找呼倫,這時才知道呼倫已化作滋潤草原的女神。悲愴的貝爾發(fā)誓永遠守護在呼倫的身邊,當即吞下了另一顆珠子,頓時呼倫湖之南又出現(xiàn)一泓碧水。鄉(xiāng)親們?yōu)榱思o念他們,就把這兩座湖分別取名呼倫湖和貝爾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