胭脂溝又稱老金溝,采金人把有金的河流稱之為溝,是額木爾河的一條支流,全長14千米。咸豐末年,鄂倫春人在漠河河谷掘坑葬馬,無意挖得金粒若干,此消息不脛而走。很快被俄國采金人謝列特金所知,派技師到漠河河谷試采,果然收獲頗多。附近的哥薩克聞訊云集于此,進行盜采。因金苗旺盛漸喧于黑龍江流域及俄國,甚至國際。一些冒險家、商人、罪犯、軍人、無業(yè)游民等以及在海蘭泡(布拉戈維申斯克)的金礦礦工紛至沓來。短短幾個月,漠河就云集7000多人。以俄國人居多,中國人次之,也有美國、德國、法國、波蘭、朝鮮等國的人。到1885年,漠河人口多達萬人。1883年初至1886年初,采金多達262080 兩。
在此期間黑龍江將軍文緒就多次上奏朝廷要求自行開采,直到1887年新上任的黑龍江將軍恭堂奏請清政府主張及督辦漠河金廠,清政府接受了這個建議,并指令北洋大臣李鴻章督辦,調(diào)吉林候補知府李金鏞主持辦理,李金鏞經(jīng)過實地考察后,于1888年10月正式上山開礦,創(chuàng)辦漠河金廠,僅1889年清政府從這里獲得黃金達兩萬兩,1895年獲5萬多兩,由于李金庸的清正廉潔,不辭辛苦,苦心經(jīng)營,老溝的黃金開采達到了頂盛時期。 1890年 ,李金鏞病故,創(chuàng)辦的漠河金礦達到了清政府的辦礦宗旨----興利實邊。經(jīng)北洋大臣李鴻章奏請光緒皇帝恩準,在漠河上道盤(今金溝林場所在地)附近為李金鏞建祠堂一座,祠堂內(nèi)有木雕像一尊,以木結(jié)構(gòu)建造,至民國末年被毀。1997年在遺址上,以原來的結(jié)構(gòu)方式對祠堂、胭脂亭進行復(fù)建,祠堂內(nèi)設(shè)有李金鏞牌位,生平及當時采金所使用過的工具。
李金鏞將所采黃金按上繳軍餉、商股分利、礦工分紅等,派撥以后,又把剩余的金子鑄成大錠,交給地方官轉(zhuǎn)運京城,獻給朝廷。轉(zhuǎn)運途中,每到一處都被當?shù)氐胤焦俟蜗魅ヒ粚?。送到京城時各衙門大員又各刮一遍,交給李連英,他將剩下的又刮了一半。最后獻給慈禧太后,并說這是漠河金礦總辦李金鏞孝敬您老人家的。慈禧龍顏大悅:“這金錠原來比這要大得多,被人層層剝了皮?!崩钸B英說:“奴才查查?!贝褥f:“不必了,世人哪有不見金眼開的!這塊金錠就留下給我買胭脂吧?!庇谑蔷桶牙蠝戏鉃椤半僦瑴稀?,意思是老溝是供她買脂粉錢的來源之地。
妓女胭脂香:
胭脂溝的得名還有另一版本,19世紀80年代隨著淘金熱的浪潮,眾多國內(nèi)外妓女涌入胭脂溝。1888年李金鏞來胭脂溝開辦金礦,從上海、杭州等江南各地招請了一大批妓女。當時妓院大約30多家,很具規(guī)模,還有日本、俄羅斯等國妓女。眾多妓女每天卸妝后,洗浴的水流入金溝河,水面上漂浮一層胭脂,香飄數(shù)里之外。這也是“胭脂溝”得名的又一傳說。
妓女墳:
老金溝,又名胭脂溝,位于漠河縣城約40公里。從李金鏞祠堂出來,驅(qū)車穿過叢林間的小路,路一側(cè)透過樹叢可以看到老金溝的“溝”在山谷間,不遠處就是妓女墳,現(xiàn)已辟為游覽之地。通入墳地的山路鋪了木板道,還有休息的亭子。沿路豎起許多牌匾,上面刻寫著歷代風(fēng)塵女子傳下來的艷詩麗詞。入口處的木屋是展室,有當年妓女所用的一些日常用品,如化妝鏡、首飾盒等。據(jù)史料記載,漠河老金溝在開采旺盛時期,工人達萬人,妓院達30家,有妓女千人。除李金鏞從南方一些城市選來妓女外,俄羅斯、日本、韓國及中國北方一些城市的妓女也紛至沓來。當?shù)厝酥钢赡緳谌Τ龅囊黄骄彽牧值卣f,那就是妓女墳。只見樹木稀疏,一片空茫,如果有墳冢也都埋在厚厚的雪被下。據(jù)說夏天也見不到墳頭,這些無名妓女的墳葬后并無親人培土,墳冢早已混入荒蕪。
當?shù)厝硕嗄昵霸L問過解放后從良的一些妓女,這些個世紀老人幾近絕跡??催^妓女墳后很有感觸,有人留下極觸目的詩句: “這是多數(shù)人從未見過的景象 滿山遍嶺的野花 開放得觸目驚心 如果綻開是一種動作 這野花的動作可以說是激烈 人跡罕至的大興安嶺深處 這片野花盛開的地方 把春天舉到了極至”;達子香的野花開放的季節(jié),來看妓女墳的。詩中通過覆蓋這些墳冢的達子香來寄托對這些無名女香魂的緬懷。